寧波:經濟增長后勁漸足
經濟增長7.6%,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2.51億元;全年財政收入1790.9億元,同比增長8.5%;新增就業崗位17.5萬個;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穩定在1.9%……寧波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,2014年,寧波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,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內。
“去年寧波經濟總體上呈現出增長漸穩、轉型漸進、壓力漸大、后勁漸足的態勢。”寧波市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方建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,在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內,寧波經濟增長速度將維持在7%-8%,尚無明顯向上或向下的趨勢。“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升級,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,這也有利于夯實今后長遠發展的基礎。7.6%的GDP增長速度,符合當前寧波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。”
結構再提升
出口作支撐
寧波就業部門不久前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,2013年寧波外來勞動力數量10年來首次出現減少。2014年寧波外來勞動力比2013年減少20.9萬人,“機器換人”、產業結構調整是企業用人減少的重要原因。統計數據顯示,2014年,寧波完成工業投資1263.2億元,同比增長19%,其中,技改投資940.7億元,同比增長23.9%。
寧波鄞州區一中等規模的電鍍生產企業,去年斥資3000萬元,從國外引進一套高速硬鉻電鍍生產線。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這條流水線可縮減工人70%,但產能卻提高了30%。
技改在緩解越來越多企業用工難問題的同時,也給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。2014年,寧波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540.2億元,同比增長7.4%。
同期,寧波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047億美元,同比增長4.4%。其中,出口731.1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3%。對一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城市來說,出口重回兩位數增長,對地區經濟增長是個強有力的支撐。
“產業結構優化是去年寧波經濟的一大亮點。”寧波市局長湯柏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去年寧波三次產業之比為3.6∶51.8∶44.6,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創下新高;工業在加速轉型,特別是先進裝備業等戰略性開始發力,如汽車制造業在大眾帶動下,實現增加值232.9億元,同比增長31.9%;消費增速加快,餐飲業向化轉型初見成效;投資增速雖有回落,但仍保持較快增長。
不少矛盾和問題需加以關注
方建新認為,相比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速度,當前寧波7%-8%的增速不能認為是低谷,更不能說不穩,而是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自然表現,“新常態下,要追求高質量、高效益,更要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。”
當前寧波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問題,比如,現有產業結構與目前及下一階段需求結構變化趨勢的適應性問題。寧波產業結構的重工業化趨勢過快,在目前全球經濟景氣度不高、后工業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,產品的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問題,需要高度重視。同時,寧波傳統制造業比重較高,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,需要加快技術提升來應對。
又如,中小工業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會進一步顯現;房地產市場形勢不容樂觀,特別是商務樓宇過剩明顯;技術升級能力不足,企業人才總體不足,人才集聚效應尚未產生;政府債務上升較快,財政壓力不斷加大;周邊城市競爭壓力增大,特別是舟山等地,與寧波在對外開放、海洋經濟、港口運輸等方面存在同構競爭等,這些矛盾和問題,在方建新看來,都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,寧波經濟發展中應該加以注意和防范的。
將謀劃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產業
總的來說,今年寧波經濟發展環境仍然復雜嚴峻,多方面矛盾和風險還會延續,但新的機遇也在顯現。方建新認為,今年寧波經濟的工作重心應放在深化體制改革、加快技術和管理進步、抓好關鍵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、提升政府服務、做好“港口經濟圈”發展戰略的深化和落實,以及加強國際合作上。
“今年房地產投資會回落,企業投資信心普遍較弱,加快新投資領域和方向謀劃是關鍵。要圍繞"港口經濟圈"、新型城市化、生態文明等戰略和"四新"、"三化"的發展導向,通過重大課題、戰略、規劃的編制,謀劃一批事關寧波今后長遠發展的產業、平臺和民生基礎設施項目,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。”寧波市總經濟師王光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。
“要加快投融資機制創新,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,爭取開展更多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試點;加快民間資本準入,通過多種形式吸引社會民間資本投資,特別是民資進入社會事業。去年,寧波出臺了民資辦醫療機構、投資養老服務業等政策意見,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力度。此外,還要推進政府扶持方式的轉變,寧波目前正在謀劃工業與信息、海洋經濟、電子商務、等四大產業基金,目的是要讓市場來發現項目,讓基金運作來支持項目實施。”王光旭說。
最新新聞
-
2024-11-05
第136屆廣交會于11月4日在廣州圓滿落幕
-
2024-11-04
賽爾集團積極參加“中國電信高新杯”羽毛球精英邀請賽,勇奪團體第五名!
-
2024-11-04
優你所謀,德顯真相
-
2024-11-04
古韻今風與綠色行動交織的篇章
-
2024-10-30
60多年歷久彌新,廣交會為何依然如此被需要?